1.当事人应当积极搜集借款协议、欠款确认书等直接证据。如无直接证据,也可提供证人证言、电话录音、邮件、短信交流以及银行交易记录等旁证。一旦证据确凿,应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,以追讨债务。若债权请求权超过法定诉讼时效期间,债务人可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,拒绝偿还债务。
2.若案件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实充分,法官通常会支持当事人的诉求,作出胜诉判决。获胜一方在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内未获清偿的,应尽快向法院申请执行对方财产。申请执行的时限为判决生效后两年内。
3.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,法院会依法调查债务人名下资产,包括房产、车辆、证券和银行存款等。然而,更多财产信息及证据需要当事人提供。
4.若债务人名下无足够可供执行的财产,且拒绝履行法院判决,其信用记录将受到影响,可能被记录逾期还款等不良信息。这可能会限制债务人的银行贷款等金融服务,债务人还可能面临法院限制高消费、出入境以及司法拘留等后果。
5.若债务人明明有能力执行判决却拒不执行,将可能构成“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”。根据法律规定,对人民法院的判决、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,且情节严重的行为,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罚金。